一周前,溫家寶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里,勾勒出一個“讓人民安居樂業”的住房愿景,并破天荒將住房問題放在大民生的范疇表達。此后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設立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”的議案,宣告中國房地產業終于擺脫了此前的左顧右盼,在十字路口找到了“拐”向住有所居的清晰標識。
中國是個人口密集、文化多元、社會大融合的國度,在龐大的住房需求面前,既有80后,又有50前;既有新階層創富人群的住房訴求,又有農民工進城后迫切需要解決的棲身問題;既有城鄉統籌帶來的人居格局變化,又有全球化后向外國友人提供住房的任務。因而,在這樣一個大跨度的住房需求和人居結構面前,我們除了有必要重新提出與時代相吻合的住房新觀念外,還必須遵循多元社會的價值觀,建立起一個讓不同人群都能對號入座并共享樂居生活的住房新體系。
從目前看,推出樂居生活的時機已然成熟,這是因為中國房地產業在經歷改革開放30年洗禮后,政府已從簡單的“房管”職能轉向公共服務;企業已從傳統的“開發商”身份轉向資本運作;市場已從“建什么住什么”轉向“住什么建什么”。特別是一些公眾型企業走出了建造、營銷的粗放階段,初步架構起自主研發、倡導技術的新住宅體系。房地產業這些性質、規模、類型所產生的革命性變化,都為推出五彩斑斕的樂居生活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。
推出樂居生活的另一契機是,中國城市化建設已呈區域、協調發展態勢。新城市、新社區、新人居層出不窮,住房不僅僅是人們簡單的棲身之所,更是追求美好生活、快樂生活的載體。如果在不同住房的坐標面前,我們有了更寬闊、更理性的住房選擇,那么社會不和諧的聲音就會減少,那些低收入人群的卑微心態就有可能消除。這無疑是和諧社會的文明大合唱。
更重要的是,倡導樂居生活既緊扣時代脈搏,也符合中華民族的文化主流。如果我們身邊有更多包容兼蓄的樂居理念,那些對房價“拐點”無休止的爭論就會偃旗息鼓;一個有利于房地產寬松發展的語境就能因勢利導。畢竟,一個成熟行業不能長時間地糾纏于一種尖酸刻薄之中,而我們也必須從傳統的住房觀念中解脫出來,讓每個不同人群都能沐浴到民生地產的陽光。
當然,讓不同人群共享樂居生活不僅僅是國之大幸,這種理念邊界的突破,同樣也是行業幸事。因為只有人居模式變化了,建造方式才能變化,而建造方式的變化,同樣會使行業資本、人力結構更新換代,最終推動房地產業良性循環,形成再次創富擔當更多社會責任的動力?梢哉f,樂居生活的終極使命就是為和諧社會創造出更多理想大廈。
當然,提倡樂居生活不僅僅是一種時代感召,更多的是我們對簡約生活、寬松生活的一種態度。把買房當作量力而行,把租房當作上班便利,把裝修當作節能減排,讓我們的生活走出紛繁的“拐點”,不再為那些圖有虛名的住房“等級論”、“血統論”所困擾。
詩經日:“朗朗乾坤,住之為大”。我們期待,對中國公民居住權的體現和維護,更多應該表現在民生地產的“國民情結”上,只要每個你身邊的人住有所居,樂得其所,和諧人居的崇高目標方能實現,而我們的房地產事業也就不會像外界非議那樣暗流涌動,因為樂居中國的生活遠比想像中更加健康陽光!